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趙文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弱,仍為制約中醫藥分級診療推進的重要因素。
下一步將著力把以下三個方面作為重點,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做實。趙文華表示,首先,加快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診療中心和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
其次,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加強縣級中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提升基層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置中醫館。
最后,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建設中醫互聯網醫院,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3.jpg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遠程醫療深受群眾歡迎。加之國家對互聯網醫療的利好政策頻出,截至今年7月,全國已有1700余家互聯網醫院,患者明顯向線上轉移。
對于傳統中醫藥企業而言,共同探索互聯網醫院中醫運營的新模式,協助企業為互聯網中醫診療做出貢獻,推動中醫傳承與創新發展,打造中醫特色的互聯網醫院,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醫療創新需求和服務需求。
診前,面向患者提供以病尋醫、精準擇醫導診服務,實現在線問診、在線分時段預約、預約檢驗、預約檢查、查詢坐診信息等功能服務,利用互聯網的高觸達率和便捷性,讓患者在線上就可完成業務流程。
診中,互聯網醫院是對現有醫療服務資源的補充,讓醫生和患者在不占用醫院資源的前提下完成診斷、處方、購藥、支付、送藥到家等過程,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ヂ摼W醫院不僅讓“望聞問切”上了“云端”,未來,中醫藥領域的膏、散、丹、丸也能實現了智能配送。
診后,是發揮互聯網醫院真正作用的環節。在以往的診療流程中,當患者結束院內的診療過程后,醫生便失去了對患者的管理,后續的用藥依從性、治療效果都無法追蹤,而真正影響患者病情的恰恰是診后環節。據統計,由于用藥依從性差,導致治療效果下降的情況超過50%。所以互聯網醫院通過建立醫生和患者診后溝通平臺,解決了醫生和患者無法在院外進行溝通、醫生無法監測患者數據等缺失能力。
中醫的互聯網醫院是一次互聯網與中醫醫療結合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奈特瑞NetRain在以往的實踐中,已經幫助張仲景大藥房、昆藥集團等傳統中醫藥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互聯網醫院平臺,實現復診購藥、檢查檢驗、慢病管理、康復管理等全流程的診療服務,助力中醫藥企業在醫療健康領域展開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
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國家重點戰略的不斷推進和政策逐步開放,各地迅速行動,創新落實。奈特瑞NetRain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全國范圍內持續推進了互聯網醫院項目的建設和落地。